人员构成 | 教学队伍整体情况 | 师资培养
人员构成
姓 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职 称 |
学科专业 |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
徐 鉴 |
男 |
1961.12 |
教 授 |
一般力学 |
负责人,统筹 |
|
男 |
1954.7 |
副教授 |
工程力学 |
第2负责人,策划,教材建设等 |
|
男 |
1953.7 |
教 授 |
工程力学 |
教材建设,实验建设等 |
姜建华 |
男 |
1961.02 |
教 授 |
计算力学 |
学科建设,CAI建设,试题库建设 |
陶伟忠 |
男 |
1959.09 |
副教授 |
固体力学 |
电子教案,自检系统,创新实验 |
陈 洁 |
女 |
1963.10 |
副教授 |
应用力学 |
教材建设,电子作业 |
|
女 |
1972.11 |
副教授 |
一般力学 |
教材建设,电子作业 |
|
女 |
1966.4 |
教 授 |
一般力学 |
实验设计,多媒体课件 |
徐烈烜 |
男 |
1954.03 |
副教授 |
固体力学 |
教材建设,电子作业 |
倪守纪 |
男 |
1960.10 |
副教授 |
工程力学 |
多媒体课件,电子
作业 |
王华宁 |
女 |
1975.7 |
副教授 |
固体力学 |
多媒体课件 |
董国华 |
男 |
1956.10 |
高级实验师 |
实验力学 |
实验设计制作 |
教学队伍整体情况
工程力学的教学以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基础力学教学研究部的骨干教师为基本力量,再从学院其他研究所吸收了若干具有博士学位和深厚科学研究能力的青年教师,经过培养后参加工程力学的教学工作。 这些教师的专业和研究方向涉及力学的很多领域,为工程力学的教学注入了科学背景和工程实际的案例。
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包括教师个体素质和群体结构建设两方面。如果每年从同一高校或同一学派重复引进师资,特别是留下本单位的毕业生作为师资,就容易出现学时结构单一、教学风格单一的现象,一些新的学术观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得不到发挥。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来源广泛的学缘结构是优化的学缘结构,来源单一的学缘结构是不良的学缘结构。北京大学教师队伍学缘结构实行三三制,即归国留学人才、兄弟院校人才和本校培养人才各占1/3。反观我们的教师队伍,却呈现出良好的学缘结构。虽然没有达到北大提出的三三制,但还是接近三三制,这个学缘结构是良好的。因此,我们的学术气氛活跃,教师的教学工作各有特色,教学风格多彩多姿。
我们的教学队伍稳定,学缘广泛,全体教师具有奉献与敬业精神。30-40岁2人,40-50岁的7人,50-60岁的3人,均处于年富力强的年龄段,形成了良好的梯队结构。我们的教学队伍每年要教工程力学及其相关课程的学生3100人,教师与学生比例达1:300, 从事力学实验教学的教师10人,师生比达1:300。

师资培养
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工程力学教学团队一贯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有制度、有措施、重落实。具体措施和成效:
1. 提高教学团队师资整体素质,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为教师的学习深造提供机会,使部分教师在国外进修;重视师资队伍结构的合理化,有计划、有步骤地选留博士生,培养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2. 加强教师在CAI教学、实验教学方面的培训,组织有关的讲座和教学研讨活动。团队邀请了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王琪教授和清华大学李俊锋教授、范钦珊教授、上海交大洪嘉振教授来校传授教学经验。
3. 在教学上严格要求,把好教学关。新上任的青年教师,都由学院指派老教师指导,并制定详细的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由学院记录在案。新教师都要经过助教,通过试讲,先上小班课,再上大班课的过程。
4. 落实青年教师教学的每个教学环节的实践。走向讲台前的听课、辅导、答疑、改作业、试讲制度,使青年教师上课前有充分的思想和业务准备,加速青年教师的成长过程。
近年来青年教师在教学第一线已受到学生的普遍认同,学生、学校教学督导对课堂教学的评优率均达到100%;在第三届全国青年教师力学课程讲课比赛获得大赛唯一一个特等奖。

|